纵观罗马帝国史,一个极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人竟未能建立一种明确的帝位继承制——不仅可以儿子继承,嗣子继承,也可以禁卫军首领或军事强人凭武力继承,还可以两个儿子或一个儿子一个嗣子共同继承,更有过帝国一分为二,由四个皇帝(两个奥古斯都或“正帝”、两个凯撒或“副帝”)分别继承的局面。没有明确的皇位继承制会产生何种政治后果,不难想见。任何读过罗马帝国史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围绕皇位的继承,发生过多少由禁卫军直接操盘的血腥惨剧。
反观华夏,帝位继承早在先秦时代(准确来说应该是商朝中后期)就有了嫡长子继承之基本原则,后在实施中虽也出现过问题,甚至严重偏离过原则,但至少已有一个基本原则,藉此可大大减少权位更替中的不确定性和争斗。如何解释华夏和罗马帝国这一显著的不同?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像中国那样,享有黄河-淮河-长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且交通便利的超大陆地板块。这里,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水流把各区域隔断,而大河流向又基本一致,极有利于经济和交通发展和跨区域经济、社会整合乃至政治统一。这就解释了为何在政治整合与统一方面,华夏世界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强大的文明动能。
恰成对照的是,因枝蔓散裂的地缘格局,也因在扩张过程中意大利和海外诸多政治实体以与罗马结盟的形式加入罗马,帝国从一开始便缺乏政治整合,遑论政治统一。事实上,罗马帝国不得不普遍而持久地实行地方自治,在广大被征服地区搞的所谓行省制其实只是个空架子。在这种治理框架下,形形色色的地方自治实体除了没有外交权、宣战权,需交少量赋税,在战时向罗马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在其他方面都近乎主权国家。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无政治统一可言。不仅如此,罗马帝国显然还缺乏政治统一的动机和意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屋大维以降罗马帝国所谓“帝制”,其实只是元首制,或一种准帝制。在此制度下,元首或“皇帝”其实只是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而非古代西亚君王那样的“神”,或秦汉中国那样的“天子”;元老院虽已无太大的权力,却因袭自氏族制度的深厚共和传统,仍能很大程度地对元首进行掣肘。既如此,罗马人似乎就没必要在帝位承继问题上用心用力了。实际上,在整个帝国历史上,“元首制”概念从未有明显的法律界定,帝位继承也从未有明确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严重问题从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在“天下大治”的五贤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略留)时代,罗马人也没能发展出一种相对平稳的帝位更替制度。一个殊难解决的结构性的问题是,元老院既然对皇权构成掣肘,在皇位的葆有和继承方面,就必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保住皇位,皇帝自然会讨好甚至骄纵禁卫军,这就难免酿出禁卫军干政的毒酒。至2世纪后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受皇帝骄纵,禁卫军变得越来越腐败、贪婪、凶狠,对皇帝赏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无理要求稍稍得不到满足便策动哗变,杀旧君立新君,故而篡弑废立频频发生,成为家常便饭。
禁卫军制度始于奥古斯都,但从提比略时代起,便被用来威胁吓唬不听话、不合作的元老。爱德华·吉本说:“长期处在由一座富饶城市提供的安逸、奢侈的生活之中,自身具有莫大权力的意识培养了禁卫军的骄横;渐致使他们感到君王的生死、元老院的权威、公众的财富、帝国的安危无不掌握在他们手中?!?/p>
公元68年,“暴君”尼禄被元老院宣布为“公敌”,逃亡路上自杀后,驻守边疆的军事统帅们为争夺帝位而大打出手,伽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和韦帕芗四个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发动大规模战争自相残杀,争夺帝位。这是自屋大维登基以来,帝国在近百年内发生的首次内战,著名的“罗马和平”因之大打折扣,公元69年也成为血腥的“四帝年”。期间,禁卫军以杀害伽尔巴、拥戴奥托而参与了皇帝的废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193年,罗马帝国创纪录地出了五个“皇帝”,禁卫军的恶行也达到了令人目眩的新高度?;实劭得滦形欢?,与禁卫军矛盾重重,以出售公职为由处死禁卫军长官克里安德,新任禁卫军长官雷图斯与康茂德的情妇玛琪亚又合谋杀死了康茂德,把曾与康茂德合作的罗马城执政官佩蒂纳克斯扶上皇位。之后,禁卫军因没有捞到太多利益,在罗马城里公开拍卖起皇位来。竞拍者中,居然有皇帝的岳父——罗马市总督苏尔皮西阿努斯。最后,富商迪迪乌斯·尤利安努斯以6250德拉克马的高价买下了皇位。为了使交易圆满完成,禁卫军竟杀死了刚刚继任的佩蒂纳克斯,从而引发了普遍的不满。但尤利安努斯几乎还没坐上皇位,潘诺尼亚军团拥立的塞维鲁便起兵造反,元老院借机将新皇帝处死。塞维鲁即帝位后,解散了原禁卫军以示惩罚,但旋即又从潘诺尼亚军团中挑选精兵,组成新的禁卫军。
据吉本统计,238年数月之间,帝位在屠戮中竟六易其手,6名皇帝先后被杀,创下全新的纪录;在皇帝伽利埃努斯活跃于政坛的15年中,共有19人登上大位,全系行伍出身,竟无一人得善终。另据统计,在皇帝伽利埃努斯一生即218年至268年这50年中,共有50名僭位者获得头衔,平均每年产生一个新“皇帝”;在3世纪,27名通过法律程序即获元老院正式任命的皇帝中,除1人外,其余26人统统被杀。不用说,禁卫军参与了这些杀旧立新、篡弑废立的行动。以中国标准看,这种事太过荒谬,完全不可接受。即便在宦官专权或新旧朝代更替时代,中国皇帝的废立也远没有频繁到如此程度。
在受元老院制约的准皇帝的统治下,政治稳定并非常态。禁卫军儿戏般废立皇帝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人独裁、强人专政,才是常态。284年,奴隶出身的铁腕将军戴克里先即位。鉴于历来禁卫军的所作所为,他采取强力措施降低其地位以加强控制,禁卫军从此再也无权无力干预政治。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干脆解散禁卫军,甚至摧毁了其大本营,恶贯满盈的禁卫军终于走下历史舞台。然而,虽不再有禁卫军,罗马帝国所受祸害却实在太久太深,至此已是日薄西山,进入了垂死期,能干者如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竟也无力回天。禁卫军当然不是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却无疑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彭士量,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暂5师中将师长。湖南浏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后详情
博尔济吉特·班第(?—1755年)蒙古镶黄旗人,清朝将领。官学生出身,历任内阁学详情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详情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进入法西斯时代的转折点。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台表演详情
蒋介石是这个人物是个非常有历史争议的,他的一些决定有很多过失之处,但是某些方详情
宇垣一成(うがき かずしげ 1868.8.9-1956.4.30),日本详情
始和平交涉,一月十六日的近卫声明(不以蒋介石为对手的声明),迫于必要时予以取详情
根据史籍记载,乾隆的贵妃高氏,谥号慧贤皇贵妃。高贵妃的谥号“慧贤”,与富察皇后的详情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号东轩,满洲镶黄旗人,慧贤皇贵妃之父 ,详情
建川美次(たてかわ よしつぐ、明治13年‐昭和20年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最终详情
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文钦详情
日本天皇的统治时间很长,足足有一千多年。不过,日本天皇并不像中国皇帝那般总揽详情
罗芳伯,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看来很陌生,但在东南亚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因为他是亚洲详情
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个,在清朝时期比较神秘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名字叫做天地会,详情
从公元420年开始的南北朝时期,中原统治者昏聩无能,朝野上下一片黑暗,百姓生详情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获悉德国在建的马肯森级详情
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内使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还赏赐给晋文详情
城濮之战影响深远,各方势力在这次战争及战后进行了角逐。导致了这场投入人员不多详情
说到九一八事变,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件悲惨的事件,这个事件在当时的军事家眼里是详情
文钦, 曹操部将文稷之子。文鸯、文虎之父。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详情
我的团长我的团 孟烦了,一个闻着连长被烤成熟肉,还在专心点他怎么也点不着的详情
1941年,北非与地中海战役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意大利人不仅在北非战场上倍详情
二战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攻袭苏联,却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详情
在马塔潘角战败后,意大利舰队不敢再进入地中海东部,虽然德国空军保证提供空中掩详情
马塔潘角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意海军于1941年3月在地中海伯罗奔尼详情
1941年3月初,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根据德国要求命令其海军破坏从埃及至希腊的英详情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前德国详情
1941年5月23日,星期五(前哨战) 11点15分,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详情
丹麦海峡海战(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详情
4月5日 13:59 日军第1游击部队出击准备命令?! ?月6日 15:20详情
察知大和号出击时,负责进攻冲绳的美第5舰队司令长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详情
日军 日军主要为由第2舰队编成的第1游击部队?! 〉?游击部队(司令长官:详情
中国古代帝王数不胜数,有的皇帝一心为民,有的皇帝骄奢淫逸。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详情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个出色的君主。他在位的时候也履行了一个作为皇帝的职责,详情
黑无常,民间所信奉的阎王属下的勾魂使者,俗称勾魂鬼,因白无常身着白衣,黑无常详情
黑白无常是我们熟知的地狱勾魂使者,许多人提起他们都是带有一种恐怖的。而其中白详情
和珅的身边不仅有北京城里的名门千金,也有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子,甚至还有碧眼金发的西详情
吴卿怜,就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可她也只不过是权贵手中的工具,她的存在只是为博得详情
大家对封神榜里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在看到纣王封神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就详情
贤人有云“无肉不欢,无酒不兴”,《三国演义》开篇《临江仙》有句词“一壶浊酒喜详情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民间的传说,也是一个关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故事?! 〔茇?1详情
曹操让杜夔任军谋祭酒,在太乐手下任职,并命令杜夔创作雅乐。杜夔精通音乐,聪明详情
俗话说的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的时候,都爱找个相详情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详情
元老院是古罗马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罗马走过王政、共和与帝国的各个时详情
罗马元老院(拉丁文,Senatus)是一个审议的团体,它是重要的,在罗马共和详情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详情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详情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详情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详情
黄老道家尊崇黄帝和老子,这说明黄老道家的起源于黄帝时期或商周时期,但说黄帝、详情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后世道教奉为鼻祖。‘详情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详情
吴卿怜(1769年-1799年)又称苏卿怜,苏州歌女,十五岁为王亶望妾。王亶望获详情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详情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详情
朱妙端(1423-1506)明代女诗人。字仲娴,又字令文,号静庵,海宁(今属浙江详情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详情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详情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详情
一、母亲沈宜修: 沈宜修,字宛君,明末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她是山东副使沈详情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详情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作过一首诗:“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详情
(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