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日战争”的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甲午战争领导者也即指挥官主要有李鸿章、丁汝昌等人。
李鸿章剧照
以1894年爆发的丰岛海战为起点,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丁汝昌在抗战期间勇猛作战,带领士兵顽强地抵御日军的入侵。虽然在黄海海战上,丁汝昌下传命令,采取“夹缝鱼贯阵”的阵形迎敌,试图给敌人狠狠的一击。但是,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北洋舰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预想的阵形。这些直接导致了清军的舰队在交战中一直处于群龙无首而又被动的局面之中。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了五艘战舰,而日军却没有损失一艘战舰。丁汝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对本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所受到的严重的失利负有一定的责任。
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中的另一人,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到海战的作战指挥中,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战败后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次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并且赔偿白银2亿两。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力自负。但是,由他经手签订的条约大都是对中国不利的不平等条约,这无疑成了最大的讽刺。
甲午战争的背景
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场战争爆发,都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世界的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爆发的大型海战,甲午战争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围绕甲午战争的背景,中国方面和日本方面有着怎样的不同,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从甲午战争的背景,是否可以推论甲午战争的结局?
甲午战争
要想弄清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就必须分别弄清中国、日本、世界列强三方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具体情况。
首先,从中国层面来看,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前,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已经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殖民化程度不断加强。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兴起了洋务运动,购置了战舰并加强了训练,但统治者的思想没有根本扭转,仍然寄希望于不发生战乱,或者说希望由众列强国来调解战乱。
其次,从日本层面来看,日本的社会发展要求其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社会进行转变,由此内部矛盾极其突出,改革的经费严重不足,处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日本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身上,并制定出侵略中国的一系列政策,为此日本内部开始重视军事力量的增强,希望在与中国的对抗中一举取胜。
最后,从世界列强国层面来看,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大多持观望的状态,英国、美国、德国等列强国甚至希望能够通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收获部分利益。
对战双方所处的不同背景,早已注定这场战争的结局,中国难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中的丁汝昌
甲午战争丁汝昌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的英勇抗敌事迹。丁汝昌本来是淮军的将领,后来因为对朝廷的不满而退隐还乡。他归隐这段时间也在不断考虑自己的将来该走向何方,李鸿章此时是总督,于是他就决定投靠李鸿章。
丁汝昌画像
李鸿章也比较看中丁汝昌的能力,在丁汝昌被打发去西北保卫边疆的时候,李鸿章则说出丁汝昌生病不能前往的谎言,以此来留住丁汝昌。后来,李鸿章认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师的将领,在中日甲午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命丁汝昌护送海上援兵前往丰岛抵抗日军,在黄海地区展开了黄海大战。在斗争中,丁汝昌也身受重伤,北洋水师已是伤痕累累,李鸿章认为这与丁汝昌的失误有很大关系,因此就宣布丁汝昌被革职。
随着北洋水师地不断发展扩大,李鸿章继续认命丁汝昌在水师中进行指挥,在威海卫战争中,丁汝昌带领邓世昌等人进行再次抗战,他们这次的军事力量比先前更加先进,日本人也看到了水师的威猛,在水兵与日本民众发生冲突时,在丁汝昌的制止下,没有发生新的争斗。后来日本承认错误并对中国进行了经济上的赔偿。这也看出当时丁汝昌带领的水师是有多么威猛。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了一个传奇。
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一个历史的亮点,丁汝昌虽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缺陷,但他的功劳大于缺陷,他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丁汝昌可谓是当时的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中的日军伤亡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战争,这些战争大部分以列强侵略中国为主,每一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沉重的伤痛,每一次战后都带来了大面积的伤害。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曲,甲午战争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伤疤,那么甲午战争日军伤亡情况如何,中国军队伤亡情况又是如何的?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与中国军队伤亡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呢?从甲午战争日军伤亡情况,反观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是否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呢?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一场日军侵略中华的战争,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以日军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为结局。那么这场战役后,对战双方的伤亡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
从日军的角度来看,在这场历时近九个月的战争中,日军投入兵力将近二十四万人次左右,其中死伤的数量达十三万左右,但实际上的死亡人数仅一千一百人次左右,可以说虽然日军受伤情况严重,但兵力损失量还不算太大。
从中国军队的角度来看,在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左顾右盼,导致中国兵力以及武器的损失极其惨重,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投入兵力高达六十三万左右,战役后据统计死亡人数高达三十一万左右,几乎折损了一半的兵力。
日军和中国军队之所以有如此大差别的伤亡情况,主要还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所导致的。
第一、日方是毫无后顾之忧,投入全力去战斗的,而中方并未将自己的实习完全展现,而是寄希望于国际方面的调停;
第二、甲午战争前,日方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军事力量的建设,所以日军的整体素质是要高于中国军队的。
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
在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也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其中甲午战争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次。说到甲午战争,就不得不说到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曾经率领众将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斗争,虽然不幸牺牲,但却因高尚的气节名留青史。甲午战争邓世昌,作为一个爱国的标签让人敬仰。
邓世昌照片
邓世昌本是清代末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带领着北洋舰队立下了很多功劳。自中国在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农民阶层,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吹街泄南肿?,邓世昌感到痛心疾首,直到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在君主的授权下,邓世昌带领自己的北洋舰队与日军来了场正面对决,才有了后来的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个光荣的标签。
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作为一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是抱着“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进行作战的,他也确实这样做了。在不管是设备还是军力都落后的情况下,邓世昌没有一丝畏惧,直面日军。在一次黄海大战中,由于日军的突袭,导致中国军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作战,邓世昌决定放手一搏,虽然结局是悲伤的,但邓世昌却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爱国的气节。甲午战争邓世昌也被记载进了史书,成了人们称赞的对象。
甲午战争的标志是什么
甲午战争的标志分为开始的标志和结束的标志这两种。甲午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丰岛海战,在此之前,日本早已有了清楚的计划,因为日本正值迅猛发展时期,这时的日本准备对外扩张,因为朝鲜与中国离日本最近,所以日本默默地计划怎样开始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画像
甲午年间,清朝大臣李鸿章创建过了一队北洋水师,用来保卫沿海的安全。台湾就曾被日本多次进攻,沿海问题不得不重视。即使这样,日本仍旧从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开始了进攻,李鸿章带领北洋水师极力抵抗,在丰岛海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也开启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成为甲午战争的标志。甲午战争结束的标志更是世界瞩目,中日两国在马关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赔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同时中国也进一步失去了国家主权,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也开始由输入商品转变为输入资本,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举步维艰。
中国国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甲午战争的标志,那是中国的屈辱史,在中国中学的历史教学中,也都会着重强调甲午战争的标志,因为中国人要铭记历史才能不断向前。特别是青少年,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激起内心的一腔怒血从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让历史终究成为历史,这样才能不会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封侯拜印,是封建时代功成名就的标志,男子汉大丈夫详情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一样的教训。清朝末年国力衰微,武器落后,却又有着广袤的土详情
完颜崇厚(1826~1893年),字地山,号子谦,别号鹤槎,满洲镶黄旗人。清详情
1880年夏,在崎岖不平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中俄两国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千里之外详情
孛儿只斤·旭烈兀(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族,成吉思汗之孙、拖详情
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 《三国演义》及民详情
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他们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四位部落首领详情
房琯[fáng guǎn] 房琯年轻时非常好学,风仪沉稳,以家族的恩荫成为详情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除了唐诗非常出名外,还有很多著详情
刘幽求[唐](公元655年-715年12月6日)字不详,冀州武强人。生于唐高详情
西汉的朱买臣是吴县(今属江苏)人。家里很贫穷,但非常爱好读书。他不治产业,四详情
叙拉古是西西里岛上非常繁华的港口,经济很发达,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经济贸易详情
锡姆伯拉战役是波斯国王居鲁士和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的最后一次大战,吕底亚被彻底详情
战争结束了。英国差不多损失了1000人,500万英镑。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详情
1879年1月22日,南非祖鲁军对英国殖民军的一次伏击?! ?879年1月,详情
公元前225年,波伊人与波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印苏布莱人结盟,同时说服了附近的若详情
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详情
萨拉丁是突厥族库尔德人,1137年出生于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城,在巴勒贝克和详情
陈桥驿兵变一声炮响,宋太祖赵匡胤闪亮登场?! ∥宕笃?,雄才大略的周世宗郭荣详情
巴格达之战 1257年,旭烈兀和他麾下大将郭侃率领的军队抵达巴格达。旭烈兀详情
谈及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多数人认为是许世友和杨得志指挥的。其实,他详情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详情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对手是武器装备优势更为明显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那么详情
中野战军一开始就在淮南地区作战,是什么形势呢?从敌情方面看,在浦口、浦镇有五详情
七战七捷是指,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华中野详情
二战是飞机大炮坦克机枪的现代战争,但肉搏战是个避免不了的话题。苏德战场虽然双详情
二战中,日本军队并没有大量装备自动射击的冲锋枪。而与此同时,德国、俄国、美国详情
松骨峰,北朝鲜西部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山头,但由于在这里发生的事情被一位中国作详情
军阵,一个在古代战争中无处不在的词汇;破阵,一段在古典著作和武侠小说中被极力详情
缅甸内战始自1960年,军事强人尼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详情
1945年12月,山东分局和北上的华中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华东详情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详情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特地从美利坚进口一辆洋车,作为详情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一个女子,为了?;ぜ抑心曷醯母盖缀湍暧椎牡艿?,她放弃了自己详情
钱钟书说: 不识字的被识字的骗,识字的被印刷品骗?! ?也许这句话也不是钱详情
慈禧19岁就成了寡妇,但是爱美之心却并未减少,于是她就搜罗普天之下的东西来维详情
有不少死的都相当窝囊,如吕布、张飞及孙策等。但有一位大牛级别的人物,居然被诸详情
宋庆龄并非孙中山的原配,在宋之前,孙先生已经有过三房夫人了,除了发妻卢慕贞,详情
高翠兰是高老庄庄主的女儿,也是猪八戒被贬下凡后取的第二位妻子。因为受观音菩萨详情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如果曹操当了皇帝很可能成为一代圣君,因为曹操有帝王之气详情
说娇生惯养,恐怕古代最令人羡慕的就是皇子了。上有无上权力的皇帝,周边又被皇后详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的无法解释的事件等待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所以很多科详情
说是只为男兵着想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航母上配备了女兵,会给男兵们详情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详情
中国历代的治国安邦之术,就是重视和强调文武并用,双管齐下。早在《左传》中,人详情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详情
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记时,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细小到秒的万分之一,大详情
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是什么?对于小编来说,最难学的语言是“其它国家的语言”,比详情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家 诗学黄庭坚 以拙朴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炼 质详情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详情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详情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详情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该故事描述了一个本来和详情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是举世闻名的,而曹雪芹还有一部珍贵著作却较少人知,那详情
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门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了不得的。当年作为“苏门四学士”抑或详情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详情
《史记·孔子世家》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据此,很多人就认为孔子详情
旧唐书 原文: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详情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详情
读了这么多诗词,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的,但温文尔雅的古人若是开骂,会是什么情景详情
新唐书 原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详情
新唐书 原文: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详情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详情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杰出代表韦思谦,河南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人,在唐高宗时期曾详情